区县科协 >>
科普大学 >>
乡村科普 >>
研究机构 >>
  科普统计 更多>>
  科普信息平台
  科普管理平台
  科普组织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科普组织 >> 科普组织
市科协:推进科技创新 提升市民素质
2013/1/20
    核心提示:
    近年来,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及所属团体,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中国科协、辽宁省科协的指导下,紧密围绕沈阳振兴发展的目标,认真履行“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职能,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优势,团结带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开展科学普及与推广、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技人才成长与提高、推动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加快实现“五大任务”、“三大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
院士专家工作站助推老工业基地振兴
    2003年,市科协在全国创建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至今,全市陆续组建院士专家工作站63家,引进院士专家230名,申报国家级重大课题立项30多项,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产品相继研发成功并批量投产,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助推我市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组织院士及其创新团队进入企业,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实现了企业与院士团队高科技资源的高位对接,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站院士指导企业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重大课题攻关,突破关键技术制约,占领科技制高点;进站院士经常性指导企业攻克经营运转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助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站院士为企业发展战略诊脉把关,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院士们参与沈阳市相关企业研发的一批项目有的实现了搭载“神七”、“神八”、“神九”开展科学实验;有的打破国际垄断,成功设计制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有的打破国际垄断,成功设计制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目前,沈阳市已形成院士领衔的企业项目研发团队54个,有30余项重大自主研发成果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
科学学术年会形成独特学术品牌
    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是学术交流为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有效载体,至今已成功地举办了九届,已成为沈阳市科协汇聚智力资源,推动沈阳自主创新、产学研结合、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形成了沈阳独特的学术品牌和服务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良好反响和充分肯定。
    2004年,市委常委会做出决定,建立沈阳科学学术年会制度。几年来,市科协以年会为载体,注重与沈阳市重大产业发展相结合,先后邀请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路甬祥,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等院士380余人次,开展咨询论证170余次,攻克技术难关26项、改造传统技术80余项、技术创新50余项、改造传统工艺160余项,培养青年科技人员500余名,开展学术交流1200余次,参加学术交流15万人次;举办科普报告260余场,推动了全市的创新与发展。
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还利用院士专家齐聚沈阳的有利契机,为沈阳企业与院士专家技术合作搭建平台,组织院士专家深入企业,进行项目洽谈,产学研对接,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取得实效。组织开展的重大技术难题和对外合作研发项目的征集工作,共征集各类项目150多项。
    为发挥学术年会“大科普”的功能作用,年会期间,市科协邀请院士专家围绕全民素质与和谐沈阳,开展了《动荡的地球》、《创新路上的感想》等一系列服务民生科普的科普报告,营造了全民学科普的浓厚氛围。
社区科普大学夯实城区科普益民平台
    沈阳市科协不断开拓社区科普益民思路,持续推进社区科普大学建设,采用所在社区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驻沈高校院所合作办学、资源共享的办法,较好解决了办学场所、设备、师资、经费等问题。自2002年起,相继在全市12个区县办学305所,先后培训学员近8万人,每年带动上万个家庭学科学、用科学。
为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科普需求,社区科普大学针对不同科普对象设立了“三个课堂”:以中老年人和退休、下岗、待业等人员为学员主体,开设科普大学主课堂;针对社区居民的不同兴趣爱好,设立寓教于乐的科普大学第二课堂;面向青少年及在职在岗的社区居民,开设周末主题科普课堂。科普大学创办十年来,遵照学员意愿,先后开设健康保健、饮食营养、家庭教育心理卫生等专业课程30多门,组织教学10万多学时,吸引了大量社区居民入学求知。
科普大学实施的是群众性非正规教育,为此,市科协从社区实际、科普工作规律入手,实行了市、区科协“两级办学”,市、区、街道“三级管理”的办学模式。市科协专设部门、区街科协成立办公室负责社区科普大学的指导协调和服务保障,市、区科协每学期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对办学工作进行部署,组织工作调研、办学督察、业务培训、教学研讨活动。目前,全市市级分校达到100所,区级级分校205所,先后命名示范校30多所。
此外,社区科普大学还依靠学员的带动作用,发动群众参与社区事务,开展社会治安、信访稳定、医疗卫生、基层党建等工作,既推进了社区各项建设,也使办学工作得到了社区的积极响应,成为社区“一把手工程”。十年来,社区科普大学在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的同时,搭建起了党和政府与广大群众之间的桥梁,培养了社区工作骨干,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在抗击“非典”、支援汶川灾区和迎接奥运、全运会等重大活动中,社区科普大学的学员们都在各个社区发挥了骨干作用。
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全面启动
    2011年2月,沈阳市科协被中国科协确定为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第一批试点单位,为全国首批试点单位设在副省级城市科协的三家之一。两年多来,科技思想库建设紧密围绕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与科技相关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和突出问题,形成了一批有价值、有份量、有影响的优秀调研成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有效服务。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试点工作。市委常委会将开展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试点工作纳入全市决策咨询工作的总体安排。市政府聘请24位院士专家担任沈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咨询顾问。在此基础上,市科协在全市各市级学会、高校院所、企业科协等科协系统中择优建立科技思想库建设工作站点,整合资源,形成辐射面广、影响力强的决策咨询组织网络。围绕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热点问题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市科协列举出决策咨询重点课题指南20个,积极开展跨学科、跨行业的决策咨询和建言献策活动。两年来,申报决策咨询课题70多项,每年征集到科技工作者建议100多篇,在社会上形成了建言献策的浓厚氛围。目前,全市建立思想库工作站点21家,并创办了《决策参考》、《专家建言》等专栏,开通了科技工作者信息报送的
“绿色通道”。
    为发挥好科技思想库建设的实效,市科协积极搭建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平台,委托院士开展专题建议,连续两年举办了沈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论坛、科技创新与沈阳老工业基地两化融合高端论坛暨沈阳市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邀请院士专家就沈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两化融合”工作,与市委、市政府领导面对面交流,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科普惠农兴村 服务农业增产增收
    市科协围绕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部署和要求,发挥科协组织网络的优势,根据农业发展需要、农民生产需求,大力开展“科普惠农兴村”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的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市科协通过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春耕备耕基层行”、 “科普之冬”、“专家进村”等活动,共组织各类农业专家800多人次,针对寒富苹果、温室葡萄、绿色蔬菜、肉牛奶牛、绒山羊等30余个优势、特色、高效农业产业,深入全市130多个乡镇、街道,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生产技术指导、科普知识讲座等活动近2000场次,直接培训农民15万人次以上,培养农村专业技术骨干12000余名,农村党员干部3000人次,农民经纪人1500人次,基本覆盖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 70%以上参训者至少掌握一至两项使用技术。
    市科协坚持把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建设与农业产业基地发展相结合,大力扶持农技协、科普惠农服务站、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等农村科普组织的发展。目前,全市共有正式民政注册的农技协192家,拥有会员53882余人,带动农户121800余户、37万人口,约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14.8%;市级科普惠农服务站52家;市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0家,在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产丰收、拓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完善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来源:沈阳市科协
| 辽沈创新文化网
版权所有©沈阳工业大学 技术支持:永信网络 电子邮箱:sykp@163.com
ICP备案编号:辽ICP备12001202号-1